20 February, 2019

教育这件事

生活中常常有好多想法。要是不做記錄,這些想法就消縱即逝了。
偏偏我沒有養成做記錄的好習慣。 🙃


言歸正傳,教育這件事。

我無法自認是個好老師,但是還稱得上是盡責的老師。至少還會準時進班,認真批改作業,完成校方給予的任務等等,最少算是符合標準吧。

我時不時都會反思教育學生的方法,以及這些方法的意義。

當我還在求學的時候就听到了“愛的教育”這類的教育方法。“愛的教育”是行得通的,不過也要看對象還有周圍的環境。有人形容學校是小型社會的縮影。在我看來,的確如此。在這小染缸對所有學生實行“愛的教育”對我來說有些困難。

孔子曰:“有教無類,因材施教”

重點是「因材施教」。
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學生。

我常常實行的教育方法是“賞罰教育”。
這是最古老的方法了。

為什麼實行這方法呢?
因為這方法最快見效。

尤其是“罰”。
學生聽到“罰”就聞風喪膽,乖乖聽話。
其實罰有很多種方式,如罰站、罰撿垃圾、罰抄寫等等。
但是學生一聽到罰就想到[打]。
以[打]做為懲罰無可否認是最快奏效的方法。
它就好像panadol那樣,頭痛吃了一下就好。
它的副作用呢?
沒有人可以給很清楚的答案。
因為它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效果。

[打]對一部分人是有很深刻的陰影。
偶爾看到社會新聞“某老師打到某學生怎麼樣”的時候,就會勾起這些人的陰影,然後他們就評論以前他們的老師對他們怎麼樣,讓他們直到現在都無法忘懷。

我以前覺得被打好痛苦好恐怖,現在能理解老師以打做為懲罰的心情了。
非常非常非常不好受。(但是也要看對象)

今天(昨天)打了一個第二次不是故意犯錯的學生(第一次給了機會沒有處罰)。
他哭著說了一句話:
“老師,我知道你最討厭這樣的學生,但是我不小心。”
聽得我飆淚。
我也知道他不是故意的,但是還是要罰。
因為已經約法三章。
因為要公平。
要是這次又再破例其他學生會覺得不公平,也沒有遵守的必要。
同時也為了讓他記得不要重犯同樣的錯誤。
打的當下我是很心痛的,打了默默地把頭轉向白板不想讓學生看見我想哭的表情。
這件事促使了這篇文。
打得很心疼的不只這位學生,但是就是剛好一直再想這件事。(有可能生病作祟😷)
能體會媽媽和老師打孩子的心情,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。(變態沒理由亂打孩子的除外)


教育這件事,沒有對錯。
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。

只希望能進步,越來越好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